很多人觉得造价学习像走迷宫,明明买了一堆教材、看了无数视频,可拿到图纸还是不知道从哪儿下手算量。作为带过200+新人的造价师,我太懂这种对着屏幕发呆的焦虑——其实不是你不够努力,而是没人告诉你造价学习的「通关密码」。咸宁优路教育把我带徒弟的全套方法拆解成6个阶段,每个阶段都标注了「避坑指南」和「实操工具」,按这个路径走,3个月入门、6个月独立做小型项目完全有可能。
咸宁优路教育为大家详述,一、认知启蒙期:先搞懂「造价到底是做什么的」(1-2周)
为什么头等步不是学软件?
去年带的一个应届生小林,上来就抱着广联达教程啃,结果算完一栋楼的量,连「建筑面积和使用面积的区别」都没搞清楚。造价的本质是「给工程算钱」,但这钱怎么来、怎么算、算给谁看,这些底层逻辑比软件操作重要100倍。
必学3个核心概念:
1. 清单与定额的关系:清单是「菜单」(项目名称),定额是「配料表」(人材机消耗量)。比如「墙面抹灰」是清单项目,定额会告诉你每平米要多少水泥、沙子、人工。
2. 造价文件的构成:从投资估算、设计概算、施工图预算到竣工结算,就像给房子盖楼,一层比一层精细。新人重点先攻「施工图预算」。
3. 计价模式:国标清单(GB50500)是全国通用语法,但各省有自己的「方言」(定额库、取费标准)。比如江苏的「满堂脚手架」计算规则和广东就不一样,这点一定要注意。
避坑指南:别一上来就买《造价工程师教材》!先看《建筑工程概预算》(高校教材就行),里面的基础概念讲得更通俗。我当年入门时把这本书的目录抄了3遍,才理清各章节的逻辑关系。
二、基础知识期:看懂图纸是「算对量」的前提(1个月)
图纸都看不懂,软件用得再溜也是白搭
上个月帮朋友公司审一个新人做的预算,发现他把「梁上翻」当成普通梁来算,结果少算了30多方混凝土。问他为什么,他说「软件自动识别的」——问题就出在他没看懂结构图里的「标高标注」。
3步学会看图纸:
1. 从建筑图到结构图:先看建筑平面图搞懂房间布局,再对照结构图看梁柱位置。比如卫生间的楼板通常比其他房间低5cm,这个细节在结构图的标高标注里会体现。
2. 掌握3个核心符号:
标高(±0.000、-0.050):决定构件高度,影响土方、脚手架工程量
轴线编号(A轴、1轴):定位构件位置,避免漏算或重复算
构件代号(KL-框架梁、GZ-构造柱):快速识别构件类型
3. 对照现场照片看图:去工地拍点照片(比如梁柱节点、墙体砌筑),回来对着图纸找对应关系。我当年把工地拍的钢筋绑扎照片贴在笔记本上,对着图集一点点标钢筋型号,两周就开窍了。
实操工具:手机装个「CAD快速看图」,遇到复杂节点截图保存,标注疑问点第二天问师傅。别不好意思问,我见过较厉害的新人,一个月问了师傅137个问题,现在已经是项目负责人了。
三、软件实操期:用广联达算量的「3个黄金步骤」(1.5个月)
软件只是工具,思路比操作更重要
很多人学软件时沉迷「快捷键」,却忽略了「为什么这么操作」。其实算量软件的核心逻辑就一条:把图纸上的构件「搬进」软件,让软件按规则计算工程量。
广联达GTJ算量实战流程:
1. 建模前的准备(决定效率):
新建工程时一定要选对「计算规则」(比如2013清单还是2018清单)
把图纸导入软件后先分割定位,确保建筑图和结构图在同一坐标系
复杂节点(如楼梯、飘窗)先在手算纸上画简图,确定建模思路
2. 主体结构建模(占比60%工作量):
柱:先识别柱大样,再自动识别柱,注意区分「KZ框架柱」和「AZ暗柱」
梁:重点看「原位标注」,跨中筋和支座筋别搞混,软件里用「梁平法表格」调整
板:先画现浇板,再布钢筋。遇到「降板」「高低板」要手动调整标高
3. 二次结构与装修(容易漏项的重灾区):
构造柱:在墙体转角、丁字路口自动生成,别忘了马牙槎体积要并入柱工程量
墙面抹灰:区分「内墙抹灰」和「外墙抹灰」,梁侧面抹灰软件会自动并入墙面,但要检查「门窗洞口侧壁」是否计算(各省规则不同)
避坑指南:建模后一定要「三维检查」!上个月有个学员算完一栋楼,三维一看发现三层的梁全画到二层去了,因为他没注意图纸的「楼层表」。软件再智能,也替代不了人的「细心」。
四、组价调价期:让你的预算「既合规又赚钱」(1个月)
算对量只是基础,组好价才是真本事
同一个项目,不同人组价能差10%以上。我见过较夸张的案例:两个造价员算同一栋办公楼,一个用「商品混凝土」组价,一个用「现场搅拌混凝土」,光这一项就差了20万。
组价3步核心技巧:
1. 清单与定额的匹配:
清单项目特征描述要和定额子目对应。比如「墙面抹灰」清单写了「20厚水泥砂浆」,就不能套「15厚水泥砂浆」的定额
找不到完全匹配的定额时,用「换算」功能。比如C30混凝土换成C35,在软件里调整材料单价就行
2. 材料价格调整(影响造价的关键):
主材(钢筋、混凝土、瓷砖)必须查当地「造价信息价」(每月更新,住建局官网可下载)
信息价没有的材料(如特殊灯具),用「询价」结果,记得附询价记录(截图或报价单)
3. 取费设置(别漏了这笔钱):
管理费、利润按企业资质等级取(新手直接用软件默认值)
措施项目别漏项:脚手架、模板、垂直运输费,这些在「措施项目清单」里单独列项
实操案例:以「M5水泥砂浆砌筑240厚标准砖墙」为例
清单编码:010401003001
套定额:砌筑工程砖墙混水砖墙(注意换算砂浆强度等级)
调价:把定额里的「水泥」「砂子」单价换成当月信息价
结果:清单综合单价=定额人工费+材料费+机械费+管理费+利润
提醒:现在很多省份推行「全费用综合单价」,要注意把规费、税金也含进去,具体看招标文件要求。
五、项目实战期:用「真题复盘法」快速提升(2个月)
没人带你做项目?用「真题复盘法」自学
如果暂时没接触到真实项目,找一份完整的「已结算工程预算书」来研究(网上搜「XX省建筑工程结算案例」能找到不少)。我当年就是把师傅给的3份结算书从头到尾扒了3遍,才算真正入门。
复盘4个关键步骤:
1. 算量对比:用自己的方法算一遍,和案例对比工程量差异,重点看「为什么差」(比如你漏算了阳台栏板,案例里算了)
2. 组价分析:看案例里的定额套用和材料调价,思考「有没有更优的组价方式」
3. 流程还原:从图纸到较终造价文件,梳理每个环节的时间占比(比如建模占40%,组价占30%)
4. 错误总结:把自己算错的地方记在「错题本」上,比如「独立基础垫层算少了0.1m³,因为没加工作面宽度」
真实项目注意事项:
拿到图纸先看「设计说明」,里面的混凝土强度等级、钢筋保护层厚度都是算量依据
算量时养成「分层、分构件」计算的习惯,比如一层柱、二层梁,方便后期核对
遇到不确定的地方,头等时间查「计算规则」(广联达软件里按F1就能调出来),别凭感觉
我带的新人小王,就是用这种方法,3个月内复盘了5个项目,现在已经能独立负责1000以下的装修工程预算了。
六、复盘提升期:3个习惯让你超越80%同龄人
造价是个「越老越吃香」的行业,但前提是你会积累
见过太多工作3年还在重复算量的造价员,他们不是不努力,而是不会「刻意练习」。这3个习惯,是我从月薪5000到2万的关键:
1. 建立「造价知识库」:
按「构件类型」分类保存图纸节点(如楼梯节点、防水节点)
收集各省份的「定额解释」(比如江苏的《计价解释汇编》),遇到争议时有据可查
2. 定期参加「造价比武」:
很多省市每年会举办造价技能竞赛,哪怕拿不到奖,参赛过程也是极好的锻炼
公司内部的预算核对,主动申请和经验丰富的同事一组,别怕被挑错
3. 关注政策变化:
住建部官网「工程造价」专栏(每月必看)
当地造价管理站的公众号(会发较新的信息价和政策调整)
较后想说:造价学习没有捷径,但有方法。我见过较快独立做项目的新人用了4个月,也见过学了1年还在算梁的。区别就在于:你是把每个错误都变成经验,还是在同一个坑里反复跌倒。
记住:图纸看得懂、软件用得溜、组价算得准,这三点做到了,你就已经超过市场上60%的初级造价员。剩下的,交给时间和持续的练习就好。
- 详情请进入咸宁优路教育
- 咨询电话:15623668780
- QQ咨询:2056625662 微信同号
尊重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与链接:http://xnyoulu.5zix.com/news/139233/ 违者必究! 以上就是咸宁优路教育 小编为您整理造价学习步骤的全部内容。